足球帝首页 > 足球帝 > 国际足球 >

从欧洲杯看三后卫阵型,专为大赛而生的魅力之阵

WB11 2019-04-18 00:08

在两年前的巴西之夏,使用三后卫阵型的墨西哥、荷兰、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给世人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桑保利的球队在一年后的美洲杯上证明了他们并非昙花一现。在本届法国欧洲杯的小组赛阶段,意大利、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成功再次让人见识到了三后卫阵型的魅力,这种诞生于世界大赛中的魅力之阵,一次次在万众瞩目的大舞台上向人们展示着足球之美。

【三后卫,专为大场面而生】

自巴西队在1958年依靠424阵型夺得世界杯以来,四后卫阵型便在世界足坛占据了主导地位,433和442先后成为了各路球会的战术蓝本。在这一时期,罗科和埃拉尼奥-埃雷拉在米兰双雄推行的链式防守体系,以及香克利在利物浦试验的快速传递进攻体系,都出现了非对称防线布局和轮转灵活的中场,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四后卫阵型的固有局限,为三后卫阵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随后出现的荷兰全攻全守足球理念进一步改变了现代足球的面貌,传统的盯人防守逐渐被混合了盯人和区域的新型防守理念所取代。不论是执行区域防守的巴西、波兰和比利时,还是坚持清道夫战术的意大利和德国,都在尝试如何将两种体系的优势元素加以整合。传统的四后卫体系设置一名自由人、一名盯人中卫和两名边后卫,在面对彼时盛行的双前锋战术时,需要安排一名边卫内收保护禁区或一名中场沉入防线才能完成对位盯人,大量的由己方中卫与对手前锋形成一对一局面增加了防守的不稳定性。

三后卫阵型能够诞生在1986年的墨西哥之夏,既是战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外部环境加速催化的产物。那是一届球员们需要忍受高原反应和烈日炙烤双重折磨的世界杯炼狱之旅,恶劣的气候环境和缓慢的比赛节奏考验着各队的战术底蕴和应变能力,彼时的阿根廷主帅比拉尔多显然是早有准备的一类人。在缺少顶尖边锋和防线人才凋零等客观因素,以及极端重视中场和对马拉多纳个人能力无比信任等主观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比拉尔多在阿根廷取得86世界杯参赛资格时便萌生了创造三后卫阵型的想法。从1984年9月的一系列热身赛开始,比拉尔多的球队通过正式比赛中的阶段性尝试以及绝对保密状况下的封闭训练,逐渐掌握了这套352阵型的精髓。

三后卫阵型最初以352和343为主要表现形式,之后随着球员功能的细化而逐渐产生了诸如361、3412、3142、3313等多种变体。依靠三名中卫保护禁区,在完成对双前锋对位盯人的同时,多出一名可以随时补锅的清道夫;通过两名边翼卫的纵向运动,在两个禁区附近形成人数优势,以牺牲两闸防守为代价换取中轴的强势与坚挺。比拉尔多创立的三后卫体系是足球基础阵型迄今为止最后一次重大调整,迥异于普世之阵442的战术要求和运转模式,决定了卓尔不群的三后卫阵型从诞生之初就饱受争议。

比拉尔多的理论足够新颖但还不算绝对意义上的特立独行,意大利球队的Zona Mista(混合区域)布局已经超越了无边锋菱形442,这种不平衡442阵型是区域防守的先驱,在一侧设置边翼卫的部署完全可以让其被归入三后卫的范畴。彼时的欧洲新贵丹麦队在皮翁特克的带领下,也使用着这种介乎于三后卫、四后卫阵型之间的奇怪战阵。丹麦人的常规阵型中只有一名边翼卫,却有阿内森这样可独当一面的边锋,不同于比拉尔多、维奇尼和比冈(那不勒斯主帅)出于巩固防守、加强中后场厚度、面面俱到限制对手的战术考量,皮翁特克的战术体系完全是疯狂攻击手们的平台,这或许可以解释他们为何能够在一届大赛中连续奉献两场大比分。

从意大利之夏的豪门集体三后卫到94、98两届世界杯时的黑马秘籍,再到日韩之夏时由决赛双雄巴西和德国奏出的时代最强音,三后卫阵型在世纪之交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传统352大行其道的同时,融合了控球踢法和边锋战术的343阵型也横空出世,范加尔在阿贾克斯创立的三后卫+菱形中场疯跑流,成为了贝尔萨及其弟子桑保利在执教阿根廷和智利时期的战术基础。长时间占据战术制高点的意大利球队在这一时期普遍使用以区域防守为基础的442阵型,AC米兰在欧冠决赛中肢解梦一堪称萨基哲学的巅峰之作,然而,在整个90年代,实力占据优势的小世界杯球会却屡屡在欧冠决赛中败给使用352的球队,三后卫阵型在淘汰赛阶段的威力可见一斑。

【转型难,冒险家破茧而出】

分享到:

非常抱歉!